朱熹《易系辞碑》高清图
《易系辞碑》是根据朱熹所书《书易系辞》行书碑刻。碑为一组四通,共十四行,每行八字,共112字,字径12至14厘米。初由其门生蔡元定刻存于湖南常德学府(今湖南省常德县),明崇祯十一年(1638年)在大同作官的屈钟岳,依早期拓片在大同翻刻,现存大同市博物馆碑廊。
《书易系辞》,纸本,全册共十四开,一百零二字,均纵36.5公分,横61.8公分,是朱熹存世仅见的大字真迹。每行仅书写二字,内容为《易经·系辞》的节句。笔力凌厉豪劲,墨色黝黑,显得格外精神奕奕。古代许多书法家是不善于写大字的,但这恰恰是朱熹的擅长,所以他的大行书远远胜过小行书。作品有朱熹名款及“定静堂”印记,为林宗毅先生所藏,后捐赠与台北博物馆。
此碑书刻内容为《易经·系辞》的节句。书法结体奇巧而端庄稳健,笔力凌厉豪劲,气势雄浑,光彩四射,是朱熹书法的代表作。现在我们能够见到的朱熹书法,多是取法晋代王羲之、王献之父子,而此刻则别有异趣。其中既可窥见师法晋人的功力,又熔魏碑的方劲、颜体的浑厚、欧书的险峻于一炉,别开生面,自成一家。这种风貌只有在他所书的尺牍《与承务帖》的后半部中,才可寻得一些踪迹。古代许多书法家是不善于写大字的,但这恰恰是朱熹的擅长,所以他的大行书远远胜过小行书。《易系辞碑》能够写好,还有一个原因是他书写这段系辞时,由于对其所述阴阳千变万化的内容心领神会,进入了一种极高的理学境界,所以字写得神理超妙,不同凡响,大有不食人间烟火之趣,也就是古人所谓的:“字为心画”的道理所在。
关注微信号:雅墨客书法讯息应有尽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