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墨客网 书法知识
书画 > 书法知识 > 篆刻 >

汉代铭刻书法主要包括

汉代铭刻书法主要包括汉金文石刻汉砖瓦铭文汉骨签刻辞等。

汉金文

汉代金属器物上的文字,既承袭了秦诏版铭刻文字的风格。又有着强烈的时代特征。汉金文资料十分丰富,鼎、钟、权、斛、量、镫、镜、符、戈等器物上的铭文。构成了一个丰富多彩的书法世界。虽然汉代已不再是小篆通行的时代,但在汉代金属器物上却依然保留着精美的小篆和受到隶书影响的汉策。由于直接凿刻和铸造而产生的不同的艺术效果,汉代金文的风格大致分为两类:一类表现为挺拔、峻险、爽利的镌刻之美,如西汉的《上林共府铜升铭》:另一类表现为柔韧、浑厚、圆转的风格,如东汉的《光和解铭》、《镜鉴铭》等。

上林共府铜升铭

上林共府铜升铭

汉石刻

汉代是中国书法史的鼎盛时期,西汉不兴树碑,故刻石不多。东汉树碑刊石、颂德勒铭之风尤盛,故碑刻较多。世人所言汉碑,多数是指东汉碑,而且多为东汉后期桓、灵帝时的碑。汉代的石刻极为丰富,有碑碣、摩崖刻石、墓志铭、石经等。其内容主要是汉人祭祀、纪功、记事、教化、凭证和宣教等,书体以篆书和隶书为主。

西汉碑刻多为篆书和具有篆意的隶书。碑石均较小,所存仅《群臣上寿刻石》、《霍去病墓刻石》和《五凤刻石》等十数种。这时的刻石之作大多质朴浑厚,反映了由篆至隶过渡的特征。新莽时的《莱子侯刻石》风格与《五凤刻石》相去不远,而险劲过之,饶有古趣。

东汉兴碑,因多用于歌功颂德,故较之西汉碑刻多庄重、严整,书碑者多为当时的书法高手。至东汉桓、灵帝时期,汉碑的精美程度达到高峰。东汉的篆书碑刻不多,有《开母石阙铭》、《少室石阙铭》、 《袁安碑》、《袁敞碑》和《祀三公山碑》等。

汉代碑刻中最具典型意义的是碑刻隶书,它阵容庞大,风格各异,或端庄典雅、法度森然,:或飘逸秀丽、舒展洒脱,或雄浑奇崛、拙朴厚重。其典型作品有《张迁碑》、《曹全碑》 、《礼器碑》 、《乙瑛碑》等。

摩崖书法作为石刻类书法的一种特殊形态,有着其独特的审美价值。摩崖刻石一般依山挥写,因势凿刻,故其书风或恣肆烂漫而线条跌宕,或壮伟淳厚而线条沉稳。汉代的摩崖刻石以东汉《褒谷题刻》和《李翕二颂》为代表。

“褒谷题刻”堪称摩崖刻石书法宝库。其笔随崖走、刀就石势的艺术手段,赋予了摩崖刻石书法的天然之趣,这是其他汉碑所无法相比的。不仅充分地展示出书写者蓬勃的创造力和丰富而又朴素的情致,而且也透露出在自觉或不自觉之中的对书法艺术规律的感悟以及对书法技巧不同程度的把握。

“褒谷题刻”是指陕西褒城(今勉县)的褒斜道的起点处有一石门,在石门内壁及附近的栈道上,至今还遗留着众多历代题刻碑碣,这些题刻不仅对于研究古代开凿褒斜栈道提供了详实的史料,而且也是中国古代书法艺术的宝库之一。《大开通》、《石门颂》、《李君寿表》、前《杨淮表纪》及《石门铭》等汉魏著名摩崖刻石皆出于此。从内容上看,褒谷题刻主要有三类:第一类是修凿褒斜栈道, 石门有关的颂文、题跋;第工类是有关修筑山河堰的题刻:第三类是题诗、题名和题额。从书体上看,主要为隶书、楷书两种,《大开通》、《石门颂》、《 杨淮表纪》等皆为东汉隶书刻石。因《石门铭》为北魏楷书刻石,故不在本章列述。

《石门颂》为“褒谷题刻”的代表作之一,全称《司隶校尉楗为杨君颂》,亦称《杨孟文颂》。东汉明帝永平四年(公元61年)因子午谷通道难行,司隶校尉杨孟文便奏准明帝开凿了此石门,为颂扬其“自南止北,四海通似,商人咸喜,农夫永同”(见颂文)的开凿石门通道、便利交通的事迹,东汉建和二年(公元148元)立此刻石。隶书,22行,每行约30~31字不等,额2行,10字。由汉中太守王升撰文。原刻石在褒斜谷石门内高达一丈的崖壁上。石刻高约261厘米,宽约205厘米。 额题一段高54厘米,额题“故司隶校尉楗为杨君颂”。1971年因修建大型水库,将石刻从崖壁中凿出,迁至汉中博物馆。此“颂”因石壁不平,故有横笔不平、竖笔不直以及各种波势与弯曲等特点,其结字大小不一,洒落自然,有隶中“草书”之称。清张祖翼跋此刻云:“三百年来,习汉碑者不知凡几,竟无人学《石门颂》者,盖其雄厚奔放之气,胆怯者不敢学,力弱者不能学也。”这说明《石门颂》气势雄放,学习它的时候,应该吸取其气度恢弘、心胸博大之趣。

1.jpg

“李翕二颂”是指《西狭颂》与《郁阁颂》。“二颂” 内容均为颂扬太守李翕治理通道之事,故合而论之。《 西狭颂》全称《汉武都太守汉阳河阳李翕西狭颂》亦称《李翕颂》、《惠安西表》 等。东汉建宁四年(公元171年)六月刻。前刻有“惠安西表”四字篆书。文隶书,凡20行,行20字。旁刻有《五瑞图》及隶书题字。石在甘肃成县天井山栈道中。高147厘米,宽200厘米。题名部分有“仇靖宇汉德书文”。《 郁阁颂》亦名《李翕析里桥鄃阁颂摩崖》。东汉建宁五年( 公元172年)二月刻。隶书,凡19行,满行27字。石在陕西略阳白崖,高251厘米,宽181厘米。仇靖文,仇绋书。额题《析里桥鄃阁颂》6字。因原石损泐太甚,南宋绍定二年(公元1230年)田尧仁因而重摹,后又经明代申如埙补刻。现存略阳灵崖寺。

“李翕二颂”和《石门颂》均为东汉摩崖刻石,故后人合称为“三颂”。“三颂”风格各不相同,《石门颂》 逸宕,《鄘阁颂》 拙厚,《 西狭颂》总体上给人以沉稳而爽利、方劲而瑰丽的感觉。东汉末,曹操严禁立碑,人们为祭悼亡者,于是出现了墓志。墓志又称为墓志铭。与立于地面上的碑、碣不同,墓志是埋在墓内的墓碑。其先以平常的叙述性文字记死者姓名、籍贯、郡望、官爵、生平及生卒年月,称为“志”;后有几句押韵的文字加以概括并表达悼念之意,称作“铭",合称为“墓志铭”。

汉砖瓦铭文

汉代的铭刻书法中,砖铭和瓦当铭文也极为丰富。砖、瓦多用作记年和吉语装饰铭文。汉砖瓦铭文的主要书体是富有装饰意味的篆书和隶书。阳刻者多为成批生产,有的用于墓葬、有的用于宫殿、有的用于铺地。阴刻者多为制砖时信手刻成,其中有先写后刻的,也有直接以刀刻划的,铭文刻痕草率、粗犷,具有汉印中急就章的韵味。

瓦当,俗称瓦头,是中国古代建筑上的一种构件,施于房屋的椽头,起遮挡风雨和装饰房檐的作用。瓦当文化始于周而造极秦汉,秦汉瓦是我国古代瓦当艺术中的珍品,其主要出土于陕西、山东和河南三省,其中陕西西安一带尤多。 其形制大体经过半瓦到圆瓦、由阴刻到浮雕、由素面到纹饰、由具象到抽象、由图案到铭文这样一些递进。 它是文字学、文学、美学、书法、雕塑、装潢、建筑等多门类的综合艺术。内容涉及神话、图腾、历史、宫廷、宫署、陵寝、地名、吉语、民俗、姓氏等。瓦当的种类很多,就质料分,瓦当主要有灰陶瓦当、琉璃瓦当和金属瓦当:就形制分,瓦当有半圆形、圆形和大半圆形三种;就纹饰分,瓦当可以分图案纹瓦当、图像纹瓦当和文字瓦当三大类。从字体来看,这类瓦当文字阳文多于阴文,篆书多于隶书。从文字内容来看,有的标明建筑物的名称,如“长乐”、“未央”、“上林”等。有的为吉语,如“长乐无极”、“延年益寿昌”、 “长生吉利”、“与天无极”等,这类吉语瓦当在品种和数量上都非常多。有的瓦当文字表明墓葬名称,如“高祖万世”、“长陵西神”、 “殷氏 冢当”等。这些文字的结构形式较多:有一个单元结构,多安排一字,字的外围笔画依圆而变,充分体现了汉字的图案美:二单元结构多安排二字,讲究对称美:四单元结构形式在汉代文字瓦当中最为常见,将圆分为四部分,每部分安排一字或两字,画面四方连续,产生一种整体的美感:此外, 还有多单元和无单元结构,其布局依字的多少而变,体现出了活泼生动的形式美。汉代文字瓦当是中国文字瓦当艺术的集大成者,它运用文字线条的依让伸缩,形成一种变化无穷的美的旋律。

关注微信号:雅墨客书法讯息应有尽有

推荐阅读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