楷书经典范本的学习 智永《真草千字文》
《真草千字文》,真草二体,是智永传世代表作,也是我国书法史上留传.的千古名迹。传智永曾写千字文800本,散于世间,江东诸寺各施一本。现传世的有墨迹、刻本两种。墨迹本为日本所藏,纸本,册装,计202行,每行10字,原为谷铁臣旧藏,后归小川为次郎。后有杨守敬、内藤湖南所写两跋。论者认为墨迹本为智永真迹,也有人疑为唐人临本。故宫博物院藏拓本。《真草千字文》,北宋时宣和内府仅存七卷,南宋至今唯有一卷。流传下来的《真草千字文》墨迹只断烂了开首两行,其他都尚称完好。至于缺的部分,也已根据关中本补全。所谓“关中本”,是宋朝大观三年时薛嗣昌根据长安崔氏所藏真迹,于大观己丑(1109) 摹刻上石,又称为“陕西本”,原刻石今日尚存西安碑林,颇极精工,无复遗恨,可说是善本,但感觉和墨迹相比稍差一些。《真草千字文》是智永晚年以当时的识字课《千文字》为内容,用真、草两体写成四言文章,便于初学者诵读,识字。这类文章古代即有,而以南朝梁武帝命周兴嗣所撰千字文流传最广,名人书写而传世者很多。从书史发展来看,智永《真草千字文》的规范作用超过了传为东汉蔡邕书《熹平石经》的影响。《真草千字文》法度严谨,一笔不苟,运笔精熟,飘逸之中犹存古意,其书温润秀劲兼而有之。米芾《海岳名言》评:“智永临集千文,秀润圆劲,八面具备。”此书代表了隋代南书的温雅之风,继承并总结了“二王”正草两体的结体、草法,从体法上确立了它的范本作用。
横画:起笔露锋但不失厚重,行笔波折鲜明,收笔自然。
竖画:用笔道理如横画,只是方向发生变化,注意悬针竖收笔仍很厚重。
撇画:起笔顺势或藏或露,行笔稳健,收笔沉实且灵动。
捺画:智永此帖捺画运笔非常自然,形态灵活多变,无不符合法度,是书写内理的很好反映。
折画:或方或圆,方向、角度、力度、节奏多有变化,临习时应细心揣摩。
提画:起笔、收笔顺其自然,气足力畅,“严”字提画收笔处的形态清晰明示了行笔贯气的内涵。
钩画:饱满、厚重、灵动是智永楷书钩画的特征,书写时要依据贯气的书写内理,顺势推出,避免过于飘浮和过于迟滞。注意速度与节奏的恰当把握是写好钩画的关键。
点画:灵活多变,顺其自然。每一个点都得其势,充当着在全字中传递气息的重要角色。“轻一重一轻”变化鲜明。
关注微信号:雅墨客书法讯息应有尽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