楷书常用笔画的写法-横 竖
近些年,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热爱书法艺术的人也愈来愈多。从几岁的儿童到耄崇的老人,学习书法的人占着相当大的比例。但是,由于各种原因导致半途而废者也大有人在,其中较普遍的原因是学习要领掌握不好,导致书艺提高较慢,也因此失去信心,停止对书艺的追求。
用怎样的“窍门”,能够使我们早些畅游于书法艺术的海洋中呢?这是许多初学书法者的愿望。
长期以来,我国的中小学校在要求学生学写毛笔字时,总是先描红模子,这已成了初学者书法人门的必经之路,这种方法曾使一些人在书艺上得以提高。但是,据我了解,有更多人用此方法并不奏效,难道是红模子不标准?还是这种方法根本不行?其实,还是一个方法问题。很多人在描红模子时,并不知道每个笔画的具体写法,不知道每个笔画的起笔怎样起,收笔如何收;用的笔大了,容易洇出字模;用的笔小了,描几次方可将字模“填”满。而老师在判作业时,并不知道学生是怎样将字模“填”实的,仅根据字模面上的效果来评定成绩,这样的练字当然很难奏效。
因此,对于由笔画组成的汉字,无论是楷书、行书,还是隶书,我们都应该根据其特点,循序渐进地学习。即先将每个笔画掌握,然后再依字的结构特点临习好单个字、几个字、整篇字。这就是我们常说的“基本功”。如果我们掌握了每个笔画的写法,就可以像小孩搭积木那样,照着字帖把字“搭”好。中国书法史上的“永字八法”(简称八法)即是对汉字的八种基本笔画而言。试想,七个乐谱尚可组成无数个好听的乐曲,那八种笔画不就更能一统中国的汉字吗!我们如将每种笔画掌握了,自然就可根据自己的需要临习各种字帖。反之,对于初学书法的人,在没有掌握字的笔画、结构之前就直接临习行书,甚至草书,会给将来毛笔字的继续练习及各类书体的掌握带来更大的困难。因此,为牢牢地打好习字的地基,就应该从正楷字的基本笔画人手。
横
逆锋向左上方起笔,折笔后斜落蹲笔,以中锋向右运行于右端处略向上抬起,顿笔后向左回锋收笔。横在八法中称为“勒”,写此笔当注意将笔向右上方使劲,
不能平向更不能右下向,要有悬崖“勒”马之势。
横的种类大致有覆横、仰横、平横、右尖横和左尖横等。
写覆横时要注意中间部分稍往上凸起且稍细些,这样可包住下面并将比重让给主笔。如“下”、“言”、“有”等字中的长横。
仰横,也叫凹横。写此笔要有凹意,能显示出向往和力量,并要与下横相对。如“天”、“夫”、“春”、“大”等字的头一横。
平横,又叫“玉案横”,书写此横不要太高、太斜,下笔要果断,力贯始终。如“上”、“些”的底横;“元”、“无”的中横;“右“本”的.上横等。
右尖横,起笔略重,收笔以笔锋轻收,使右侧行成尖形。如“女字旁”、“草头”的左横等。
左尖横,以锋尖人纸,逐步注力后回锋收笔。如“云”字的第一笔、“每”字的第二笔、“龍”字的后三笔等。对一些小的横画多的字,如“非”、“段”“龍”等应用此横,以虚避实。
竖
笔锋先由下向上逆行,顿笔后即引笔锋下行,稍驻笔后,顿笔于尽头处,再回笔收锋。在写此笔时要注意“胸腰挺起”,做到劲健有力。古人在“八法”中称此笔为“弩”,本意使人想到“弓”与“弓臂”、“弓弦”的关系,要鼓着力,绷着劲。在从上往下行笔时,也自然发出一种“反力”,好像阻挡该笔向下使劲。
竖的种类有悬针竖、垂露竖、尖垂露、短竖、左弧竖、相向竖及相背竖。
悬针竖,一般竖在中者多用悬针竖。写此笔不要写成鼠尾形,要在下端处收笔出锋。如“千”、“年”、“中”等字。
垂露竖,此笔多出现于偏旁部位,写的时候要注意中段细些,收笔处要圆满。如偏旁“忄”、“木”、“丩”等,另外“干”“本”、“‘卜”等也用垂露竖。
尖垂露,此笔在字中常以端部的“尖”来避免上部的实笔,可使笔画融洽协调。如“亻”、“衤”、“育(左边的竖)”等部首的竖。
短竖,此竖也有称为“铁柱竖”的,如“山”字的中竖,似“铁柱”一般,有顶天立地之势。写此笔时要注意写得粗壮些。除“山”字外,“土”、“生”、“主”等字的中竖也用此竖。
相向竖,是由左弧竖和右弧竖组成。有些字的两个竖以两个相向的弧竖相对,能使字更显稳重、生动,如“国”、“自”、“用”等字。.
有些字的局部仅有左弧竖,如“臣”、“師”、“歸”等字;或仅有右弧竖的,如“升”、“什”、“鼻”“间”等字。
相背竖,与相向竖相反,两个竖相背。在一些字中,两个竖或多竖时用相背形式,不仅防雷同之笔,也使字显得生动、精神。如“非”、“形”、“川”等字。
关注微信号:雅墨客书法讯息应有尽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