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之谦篆书
赵之谦( 1829- - 1884)初字益甫,号冷君,后改字搗叔,号悲庵,别号无闷、憨寮,会稽(今浙江绍兴)人。曾官江西奉新、鄱阳知县。性兀傲,书法初宗颜真卿,后专意北碑。篆、隶学邓石如,又能自成一家,他还是一代篆刻大家以及写意花卉大家。赵之谦正逢其时。
康、雍、乾三个时期空前残酷的“文字狱”,使得广大知识分子埋首故纸堆中,整个思想界一片沉寂。但到了清代末年,本土的思想要突破,西方的思想要进来,一时“众说纷纭”,热闹非凡。
文化史上的大师一般都天分极高,再辅以后天的勤学善学,非常人力学所能及,他们的自信是贯穿其一生的。真诚、痛快与畅达是赵之谦篆书《许氏说文叙》册的最大特点。
首先,赵之谦书写此册时想要体现的是小篆原初的书写状态,不是把它当作“艺术”来创作雕琢的。所以此册如美女素面朝天,真实
的美丽容颜让人一目了然。真实,是此册让人在学习欣赏时感到过瘾的原因之一。
篆书许氏说文局部
其次是笔画形态的不拘一格。藏锋、露锋、侧锋、中锋,怎么顺手怎么来;曲也好、直也好、正也好、侧也好,需要怎么来就怎么来。返璞归真、灵活多变,难度极高,是真正的大手笔。真正的美食拼的是食材,真正的好服装拼的是面料,赵之谦此册,拼的是他在这上面的“真才实学”。朴之极,也艳之极。因此有方家评论此册:“结构严谨,篆法精丽。”
第三是行笔的畅达。究其原因有二是笔画的形态有利于行笔的畅达,比如“经”“春”等字,竖笔、横画均不作直笔,逢到类似“可”字最后一笔的笔画多作加长处理,且不避侧锋,有利于抒情性的书写。“左”“古”等字侧锋简捷,气势浩荡,一改小篆典雅为贵的意识。二是结体的变化出其不意,有的紧缩某个部位,如“以”“意”上收下展;有的并立的偏旁故意大小悬殊,如“明”“秋”。 以令人目不暇接的变化之美来征服欣赏者。赵之谦有一篆书题岸,为“皆大欢喜四字,亦用此法。
赵之谦的篆书是以日常书写的方式“写”出来的,而且可以感觉到他写此册时的自由和故逞才气的倾向,与当今“画”篆式书法境界之差异,不可以道里计。著名作家毕飞宇在《<朗读者),一本没有让我流泪的书》中说:“反思是了不起的,忏悔是了不起的,然而,如果这一切都离开了日常性,或者说,只局限于精神而不能构成日常行为,这种‘了不起’只能是‘理论上’的。”书法亦然。“当其下手风雨快,笔所未到气已吞。”这是苏轼赞美吴道子画画的诗,从诗句描述的吴道子画画速度上看,吴道子画画,实为“写画”也。
西晋书法家卫恒的《四体书势》,叙述了古文、篆、隶、草四体,其中描述古文的那段文字,据我读来,移来描述赵之谦的《许氏说文叙》篆书册,也十分切当,故录如下:“观其措笔缀墨,用心精专,势和体均,发止无间。或守正循检,矩折规旋;或方圆靡则,因事制权。其曲如弓,其直如弦。矫然突出,若龙腾于川;渺尔下颓,若雨坠于天。或引笔奋力,若鸿鹄高飞,邈邈翩翩;或纵肆婀娜,若流苏悬羽,靡靡绵绵。是故远而望之,若翔风厉水,清波漪涟,就而察之,有若自然。”
关注微信号:雅墨客书法讯息应有尽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