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簋,又名“武王征商簋”、“周代天灭簋”或“檀公簋”,西周早期青铜器,1976年出土于陕西临潼县零口镇,收藏于中国国家博物馆。利簋通高28厘米,口径22厘米,重7.95千克。 利簋...
商代后期,通高23.7厘米,腹径15.7厘米。传河南安阳出土,故宫博物院藏。 此卣传与二祀邲其卣同出,形制、纹饰也与之相似。盖器对铭四行二十八字。铭文记器。...
逨盘,西周(公元前11世纪-公元前771年),通高20.4厘米,口径53.6厘米,圈足直径41厘米 腹深10.4厘米,兽足高4.2厘米。 2003年1月19日陕西省宝鸡市眉县杨家村出土。盘为盛水器,一般与...
《二谢帖》释文: 二谢面未?比面迟诼(一作咏或承)良不静。羲之女爱再拜,想邰儿悉佳。前患者善。所送议当试寻省。左边剧。...
《黄庭经》,王羲之书,小楷,一百行。原本为黄素绢本,在宋代曾摹刻上石,有拓本流传。此帖其法极严,其气亦逸,有秀美开朗之意态。关于黄庭经,有一段传说:山阴有一道士,...
弟叟鼎,西周晚期。1969年11月烟台市芝罘区上夼村西周墓。 通高20.4、口径24.3釐米,重2.2公斤。 【铭文】易(侯錫)弟叟(司),弟叟乍(作)寶鼎,其萬年子子孫孫永寶用。...
金文,即刻或铸在青铜器物上的文字,又称青铜文、吉金文字。金文起于商代,盛于周代。商代出土的青铜器不多,大量出土的是西周时期的青铜器物,而且字数较多、铭文较长。其内...
《宰丰匕骨刻辞》为帝乙帝辛时期作品,出土河南安阳,牛骨,长27.3厘米,宽3.8厘米。因其形为匕首形,故称《宰丰匕骨刻辞》.殷商时期甲骨文多为卜辞,记事者甚少,此匕骨记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