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希孟,1096年生,北宋画家。徽宗时画院学生,擅画山水。政和三年(1113)18岁时画成《千里江山图》,不久死去。在画院得到众多画师的指导,有大量画迹临摹,加上本人刻苦学习,勇于实践,是使这位青年画家创作出这件著名作品的主要原因。传世画迹有《千里江山图》《江山秋色图》等。《千里江山图》,绢本,设色。纵51.5厘米,横1191.5厘米。历代流传有绪,现藏北京故宫博物院。它用一幅整绢画成。画卷表现了绵亘山势,幽岩深谷,高峰平坡,流溪飞泉,水林野市,渔船游艇,桥梁水车,茅蓬楼阁,以及捕鱼、游赏、行旅、呼渡之类的人物活动。这件作品的突出之点,是作者对乡野大自然的壮丽多姿所作的真实而理想化的描绘,充满着感情,充满着对美好生活境界的想往。作品肯定人对自然的改造,以及生活在壮丽美好山河中的自豪。全画构图周密,用笔精细,色彩鲜艳,表现了辽阔无垠、锦秀壮丽的祖国河山。全画继承了隋唐以来青绿山水的表现手段,突出石青石绿的厚重、苍翠效果,使画面爽朗、富丽、灿烂。并以没骨法画树干,用皴点画山坡,丰富了青绿山水的表现力。人物细小如豆,服饰各异,衣不勾褶,动态活泼。画上无作者款印,清初梁清标依宋人蔡京题跋而签题王希孟之作。
徽宗赵佶时系图画院学生,后召入禁中文书库,曾奉事徽宗左右,经赵佶亲授指点笔墨技法,艺精进,画遂超越矩度。工山水,作品罕见。徽宗政和三年(1113)四月,终于绘成名垂千古之鸿篇杰作《千里江山图》卷,时年仅十八,不久英年早逝。传世之唯一作品《千里江山图》卷,绢本,设色,纵51.5厘米,横1191.5厘米,全图以大青绿为基调,山脚、屋墙、水天交接处用深浅各异之赭石色渲染,屋顶用浓黑,人物多粉画,用笔敷彩精细,轻重浓淡生动活脱,灿烂艳灼,美不胜收,千里江山秀丽多姿,雄伟壮观。时人赞其画“一点一画均无败笔,远山近水,山村野市,渔艇客舟,桥梁水车,乃至飞鸟翔空,细若小点,无不出以精心,运以细毫”,人物如蚁,不可胜数,生息劳作,生动活泼。卷后有宋代蔡京、元代李溥光题记,曾经南宋内府、元代李溥光、清代梁清标及乾隆内府收藏,现藏故宫博物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