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法学习如何选择碑帖
碑帖的选择
我们选择一个好的临摹范本,循序渐进地学习,就可能事半功倍。反之,如果选择不当,学非所宜,可能会浪费许多精力和时间。
碑、帖、刻帖、墨迹
碑帖是古代书家优秀传世作品的通称。凡前代书法有高超水平、足以成为书法取法对象者,以一定形式编辑成册行世,均可称字帖或书帖、碑帖。历代名家书法因有历史的长期认同,一直为人奉为法式,也称“法书”或“法帖”。其实,碑和帖在书法史上原属于两个不同的书法形式体系。
“碑”原指古代丧葬时引棺用的石柱,后来人们刻文字于其上,说明死者身份、生平事迹,成为墓葬饰物,一般立于墓前。书法史家借用“碑”字,乃代指碑石所刻文字。碑刻文字由于适用于这样一种特殊场合, 一般文词都比较雅驯,书法形式也对应地比较庄重。所以一般来说,“碑”是一个时代正体书法的代表,汉代的隶书、唐代的楷书,多数作品都赖碑以存。在古代石刻书法中,除了墓碑以外,还有其他一些形式,如放置于墓穴之中传述死者身份、功业的“墓志”,刻于山崖记述地方官员义举的“表颂”,佛窟捐献造像的题铭(造像题记),“文人纪游的诗文,等等。这些石刻书法形式的规范化不如蓦碑(各种体裁的自由放任度也不一样),但基于宣传、流传的需要,多数作品使用规范正体,其风格品类较之辅体书法,也与“碑”为近,所以古代书史家一律归之于“碑”。
“帖”则是指书写于布绢帛或纸上的书法作品。上古无纸,士人作字或写在竹木条上,称“简”,或写在布帛上,称“帖”。造纸术发明后,纸笺、纸卷成为士人作书的主要媒介,这些纸书作品编集流传于世,也称为“帖”。
魏晋以后,书法收藏蔚成风气。书法家的各种手迹(帖)都为人收藏,并成为摹习对象。这样,“帖”才拥有了书法范本的意义。后来至唐末五代,士人汇散帖成集,并刻木或上石,再椎拓行世,近代意义的“帖”才由此形成。根据墨迹勾摹上石的拓本帖,与将碑拓割裱成册的碑帖形式虽相近,都是墨底白字,但本质上它们仍属两个体系:前者属“帖”,后者属“碑"。
“碑”和“帖”都是古代汉字书写的形式,但在其发展过程中,由于使用场合不同,风格要求不一,后来各自发展出了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和创作规范。“帖”系书法多由古代书家吊寒问疾的书牍构成,其书体以行书草书为主,风格自由活泼,故由此发展而形成的艺术流派一“帖学”,风格以妍雅秀美为主。以王羲之父子为代表的晋人书法,是行草字体由“古”向“今”变化飞跃的一个高峰。他们的作品,也是古代“书帖”的渊源所出,因此王羲之也就被推为“帖学"之祖。他的清新秀美的书风,成为“帖”系书法的标准。“碑”因为特殊场合的限制,书体多用正体(如汉碑隶书、魏碑楷书),且为典重起见,风格多浑厚朴拙,所以由此发展而出的“碑学”, 书风则着意追求笔墨的“金石味”。而北魏碑刻因其地城文化陶冶熏染,书法体势雄强,复经刀刻及自然销蚀的“加工”,更增加了浑莽之气,因而被习碑者尊为碑学正宗。
“墨迹”,是指用毛笔书写在竹木简、绢帛、纸等材质上的字迹。碑学与帖学属于中国书法两大流派,其风格境界各擅其美,难分轩轾。学书法是从帖还是从碑,完全看个人的兴趣爱好。
透过刀锋看笔锋
启功先生在他的《论书绝句》第22首中写道:“题记龙门字势雄,就中尤数史平公。学书别有观碑法,透过刀锋看笔锋。”它提出了学习非墨迹字帖的根本方法,即“透过刀锋看笔锋”。
由于碑刻范本要经过摹写上石、凿刻、自然环境剥蚀、椎拓、割裱甚至印刷等多道工序,其间对于书写者原作内涵的损失很严重,所以我们见到的碑刻字帖已经是变了样的。因此,启功先生提出了根据拓本或印刷品上可见的刀的痕迹去推断当时毛笔书写的笔锋状态这一.学碑理念。要实现这一点,有以下几种途径。
(1)与碑帖拓本的墨迹本比较。比如《灵飞经》小楷的刻本常见,墨迹本(部分)也能找到。
(2)与同一书写者同-时期墨迹作品比较。
(3)与后世伪托同一书写者的墨迹比较。比如,我们学习《雁塔圣教序》,可参照《倪宽赞》和《阴苻经》比较。
雁塔圣教序局部
(4)与同一时期具有相近风格的书写者的墨迹比较。我们可以看到这样一种现象:东晋时期一些无名氏书写的作品与王羲之风格非常接近。
(5)与后世学习这位书写者或者这本字帖成功者的墨迹比较。如米芾是学习王羲之的大家,其年轻时临写的二王字迹几乎可以乱真。
(6)根据对书法内理的学习和理解情况去判断,“想见其挥运之时”。或者通过考察书写者生平事迹、审美追求、生活习惯、情感变化,推断其书写习惯和风格。当然,这种判断会因学习者的个性特征不同而有很大差异。
勤学求是,敢于质疑
踏踏实实求学,认认真真临帖,这是迅速提高书写水平的条件之一 。同时,也需要我们根据书写内理,判断名家名作的得失。并不是每件作品都是精品,要敢于质疑。比如《倪宽赞》中“苏”字草字头的左横起笔就是失败的,但并未影响到整体气韵。《兰亭集序》、《祭侄文稿》中多处涂抹的现象正说明古人书写时是自然的状态,是可能出现失误的。
有些人临帖时不动脑,照样描画,犯了一些简单的错误,更应该避免。比如:有的拓本线条过细,是石碑积垢后造成的;有的笔画拓印时就没有了,我们学习时就要把它们补出来,而不该以为没有而不写。墨迹本的残蚀也要注意分析。
值得一提的是,某些名家名作只偶然出现的特点,不要将它当做规律去学习,应该慎重对待,要学习那些反复出现的共性的特征。
综前所述,我们选择碑帖时,要看印刷是否精良,以印刷精良本为好;再就是看碑帖的版本,首选墨迹本,次选最能反映原作风貌的拓本或刻帖;对于那些割裂原作整体效果,过分放大或缩小、墨迹反白印刷成拓本样式、拓本反白印刷成“墨迹”样式的出版物要慎重选择使用。此外,目前印刷精良的字帖价格较高,互联网上有一些共享资源,图片大,字迹清晰,可以利用。
关注微信号:雅墨客书法讯息应有尽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