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两位杰出的书法大家一号称颜筋柳骨
在中国书法史上,唐代有两位杰出的书法大家一颜真卿和柳公权。“颜筋柳骨”,指的是颜真卿和柳公权的书法艺术特色。颜真卿以篆书笔意写楷书,将初唐四家的“瘦硬紧劲”风格,改造成丰腴雄浑、宽博舒张的风格,行成别具一格的“颜体”。柳公权初学王羲之,后来又学欧阳询、颜真卿,融合众家之长,创出了风格独具的“柳体”。后人把他们并称为“颜柳”。颜真卿的书法,雄强浑厚,韧若筋带。柳公权的书法,结构严谨,风骨挺拔,故有“颜筋柳骨”之说。宋代范仲淹《祭石学士文》有“曼卿之笔,颜筋柳骨”之句,此为“颜筋柳骨”之出处。
颜真卿( 709~785),字清臣,琅砑临沂(今山东临沂)人。字清臣,曾任平原太守,世称颜平原。安史之乱,颜抗贼有功,入京历任吏部尚书,太子太师,封鲁郡开国公,故又称“颜鲁公”。颜真卿秉性正直,笃实纯厚,有正义感,从不阿谀权贵,屈意媚上,以义烈名于时。欧阳修说:“颜公书如忠臣烈士,道德君子,其端严尊重,人初见而畏之,然愈久而愈可爱也。其见宝于世者有必多,然虽多而不厌也。”颜真卿为琅伢氏后裔,五世祖颜师古是北齐著名学者,著有《颜氏家训》。颜真卿少时家贫,曾用笔蘸黄土水在墙上练字。书法初学褚遂良,后从张旭得笔法,又汲取初唐四家特点,兼收篆隶和魏碑笔意,行成了雄健、宽博的颜体楷书,树立了唐楷典范。苏轼云:“诗至于杜子美, 文至于韩退之,画至于吴道子,书至于颜鲁公,而古今之变,天下之能事尽矣。”(《东坡题跋》)颜真卿的楷书雄秀端庄,一反初唐书风,以篆籀之法行笔,化瘦硬为丰腴雄浑,结字由初唐的瘦长变为方形,方中见圆,宽博而气势恢宏,骨力道劲而气慨凛然,这种风格也体现了大唐盛世的气度和他高尚人格的契合,是书法美与人格美的完美结合。
《多宝塔碑》是颜真卿早期之作,书法直接二王、欧、虞、褚余风,又与唐人写经有明显的暗合之处,这说明颜真卿在向前辈书法家学习的同时,也注重从民间的书法艺术中吸取营养。整篇结构严密,点画圆整,端庄秀丽,一撇一捺显得静中有动,飘然欲仙。虽然此碑还算不上颜真卿成熟期之代表作,与他后来所书的《颜家庙碑》、《 麻姑仙坛记》风格迥异,但它是颜书的第一篇,是颜楷成功的第一步。《 东方朔画赞》也是这一时期的代表作。60岁左右,真卿书法风格一变,如《麻姑仙坛记》,其用笔横竖粗细归一,起收笔则不作明显顿按隆起,逆锋回笔使之变得含蓄,体势则以相向之形替代了相背之态,字之空间布局力求匀称,创造了内疏外密的结字法,与前代疏密对比反差较大的结字法迥异其趣,形成了质朴、敦厚、雄放的独特风格。继《麻姑仙坛记》之后,真卿的这种风格保持了相当一段时期,如《颜氏家庙碑》、《大唐中兴颂》等。至晚年,其书法又呈复归之势,如《颜勤礼碑》、《告身墨迹》,用笔趋横细竖壮,结体较少参差,而在点、钩、折以及笔画起止处多作顿挫之华饰,朴中见华,其典型风格更趋完备。他的行草书,道劲有力,真情流露,结构沉着,点画飞扬,在王派书法之后开行草书一代标帜。行草书有《刘中使帖》、《 湖州帖》和“鲁公三稿”等。其书初自二王出,但能自出新意,不践古人。书风浪漫而沉雄,绝去姿媚之气。用笔多以中锋,圆润遒劲,有篆籀笔意。从线条的质感论之,其书变二王“折钗股”之爽利感为“屋漏痕”之毛涩感。尤其是被称为“鲁公三稿”的《祭侄稿》、《告伯父稿》和《争座位稿》,形成了颜真卿独特的行草风格。其中《祭侄稿》最为后世称道,创立了一种以强烈的力感和气势为主导的率真烂漫的书法美典型。
《祭侄文稿》,纸本行草墨迹,纵28.8厘米,横72.3厘米,25行,共234字(另有涂抹30余字)。此帖是颜真卿为自己的侄子写的一篇祭文草稿,他的侄子季明为叛军安禄山所残杀。因为此稿是在极度悲愤的情绪下书写的,笔墨不计工拙,故字随书家情绪起伏,纯是精神和工力的自然流露。由于心情极度悲愤,情绪已难以平静,用笔多作按、揉,时见率意笔触,用墨枯润相间,真、行、草书相互夹杂,点划狼藉多变与结字大小参差互相映衬,多有错桀之处,时有涂抹。在此帖真迹中,所有的渴笔和牵带的地方都历历可见,能让人看出行笔的过程和笔锋变换之妙。正因为如此,此文稿写得凝重峻涩而又神采飞动,笔势圆润雄奇,姿态横生,纯以神写,妙得自然。从书法审美的角度看,此帖原不是作为书法作品来写的,但正因为无意作书,反成为颜氏不可多得的佳作。其用笔苍率,神彩飞动,姿态横出,笔势雄伟,超神入圣,不经意而有自然生动之妙。元代鲜于枢评此帖为“天下第二行书”。
柳公权(778~865),字诚悬,京兆华原(今陕西耀县)人。唐宪宗元和年间进士,初为秘书省校书郎,穆宗即位后即拜右拾遗,充翰林侍书学士。文宗时迁中书舍人,谏议大夫,后任太子少傅、少师,人称“柳少师”。柳公权幼小聪颖,善吟诗作对,精工书法,有“神童”之誉。曾有诗赞曰:“诚悬十二工吟咏,元和天子知姓名。”柳公权为人坦诚,秉性刚直。穆宗好玩乐不理朝政,曾向柳公权询问用笔之法,柳公权回答“用笔在心,心正则笔正。”穆宗为之变容,领悟到柳公权是借谈笔法而进谏。柳公权书法初学王羲之,后习欧阳询、虞世南,得力于褚遂良、颜真卿,是晚唐继颜真卿之后的又一位书法大家,与颜公并称,世人常以“颜筋柳骨”来评价他们的书法。柳公权的书法尤以楷书为佳,其笔法、结构都已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其楷书师法颜真卿,兼揉入初唐薛稷笔意。用笔易浑厚为坚挺瘦削,强调起、收之笔与转折处的顿按,成明显的隆起结节以华饰之。结体则以相向之形为大势,然易颜之方整为瘦长,改停匀为开阖,使便结字中宫紧收而四方开张,故其书较颜书则质朴敦厚之味大减,而华美灵巧之趣大增。柳公权的书法道劲俊媚,其用笔和结体都有独到之处,唐代“尚法”的书风在他身上可谓表现得最为淋漓尽致。其代表作有《玄秘塔碑》、《神策军碑》、《金刚经》等。柳公权亦擅行草书,传有《蒙诏帖》。《玄秘塔碑》,唐裴休撰文,柳公权64岁时书并篆额,楷书28行,行54字。立于唐会昌元年(公元841年)十二月。刘熙载《艺概》谓:“柳书 《玄秘塔》出自颜真卿《郭家庙》,”王世贞云:“柳法道媚劲健,与颜司徒媲美。”王澍《虚舟题跋》说此书是“诚悬极矜练之作”。此碑结字内敛外拓,紧密挺劲;运笔健劲舒展,干净利落,形成“柳体”独特的面目。
《蒙诏帖》也称《翰林帖》,曾刻入《快雪堂》、《三希堂帖》等。此帖用笔雄健,气势豪宕。第一行“公权蒙”三字连绵出之,字硕大,笔力纵横,如见柳公权血气方刚,精魄四射。其后三行笔走龙蛇,曲折连环。行间大小错落,锋出则破空杀纸,游丝则刚柔兼济,气势一泻无碍。后三行,虽字由大而趋小,随手变格,转变为瘦劲面目,然而气脉通贯,豪气流荡。此书颜意甚浓,气势奔腾,用墨枯涩,内力充溢,有“满纸烟云”之誉。
关注微信号:雅墨客书法讯息应有尽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