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墨客网 历代书法作品
书画 > 历代书法作品 > 元代 >

虞集《白云法师帖》释文高清图片

 《白云法师帖》页,元,虞集书,纸本,纵30.7厘米,横51.8厘米,行书。

  白云法师帖释文

  集顿首奉记。白云法师和上乡契,去年过访,足仞至情。别后极深怀系。大墓甚感用情,亲戚同不知首尾,不知归附心来,又六十余年,先参政之所经理遣意,老者今秋遣女后方可出。秋深要来,能来为妙。竹深旧相识,如来说可奉承。兹因俞伯康山长还吴,略得布此。秋冬间能来住一两月,同出亦好也。大墓事已开嘱丹阳以先世委用之意,必蒙相体。此行亦修路,侯一书讬伯康言之凡可。幸熟议勿停恩勿误事,则区区不肖之望也。植舟及小儿偶出,不及致问。溪山在斋,教两小儿如常也。伯婉受助后,月日未到未上,已尽达雅意矣。道人处传语诸亲知都为寄声为妙。眼昏写字不多整齐,勿罪。比相见好不及。虞集上记。

  鉴藏印有项元汴诸印,“董奕少氏”、“李肇亨”、“桃花源里人家”及安岐、完颜景贤、何子彰、赵叔彦、张爰、谭敬诸印28方,半印2方。

  文中自称“眼昏写字不多整齐”。虞氏晚年有目疾,并经常在信札中谈到,故此帖为其晚年之作。书法行笔环萦,字若连绵,法度险峭,劲健古雅。如王世贞所言:“用笔若草草,而中自遒劲。”

  《墨缘汇观·法书卷》、《三虞堂书画目》著录。

虞集《白云法师帖》释文高清图片

此帖酣畅淋漓、一气呵成,行草相间。书法行笔环萦,字若连绵,法度险峭,劲健古雅。如王世贞所言:“用笔若草草,而中自遒劲。”因随意挥洒,虽笔意有些颓唐潦草,但点画转折,尽合法度,特别是牵丝绕处,提按和行笔轻重缓重分明,既表现出了指腕的起伏的跌宕,又显示出书写的精心用意。通篇章法如风卷云舒,浑然一体。通过这件作品,人们可以体味到作者在书写时轻松愉快的心情,可以看到作者的笔墨技巧和布局能力。

与楷书相比,行草的用笔要自由得多,不一定讲究横平竖直、逆入平出。它所讲究的是用笔的灵活、婉转与流畅,同时要讲究字与字之间、行与行之间的映带和呼应。当然,这种映带和呼应是自然的,而非做作的。

尽管此作是一件用笔灵活洒脱的行草作品,但却丝毫不会给人以浮华、靡弱的印象,这主要是由作者行笔的坚实和顿挫以及结体的紧凑绵密所决定的。如第一行“集顿奉记”四字,下笔稳健,笔画坚实,富有力度和质感,“顿”字的最后一笔以飞白出之,“奉”字则笔笔圆浑凝重,避免了行笔的轻滑。在正文的书写过程中,虞集随时在笔画的轻重、行笔的急缓、字形的大小、取势等方面进行调整,使得整件作品在变化中实现了和谐统一,变化丰富,意境悠长。第四、五、十四行笔画多轻灵,而六、七、八、九行笔画较凝重,给人以一波三折、抑扬顿挫的艺术感受。在章法上,这件作品非常巧妙地运用字与字和行与行之间的牵丝和映带,达到了率性自然的艺术效果。如第八行“布此”、第十行“必蒙相体”、第十二行“望也”等字,或上下连贯,或笔断意连,实现了章法上的和谐统一,堪称看似随意,实则用心,精心佳构而成。

文中自称“眼昏写字不多整齐”。虞氏晚年有目疾,并经常在信札中谈到,所以此帖为其晚年之作。


关注微信号:雅墨客书法讯息应有尽有

推荐阅读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