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墨客网 书法知识
书画 > 书法知识 >

早年的黄庭坚从县尉到教授

早年的黄庭坚在向往隐逸生涯的同时,即已表现出对世俗价值观的鄙弃,养成了孤高傲世的性格。入仕之后,随着涉世愈深,他的愤世嫉俗之情也就愈形强烈。作于熙宁元年的两首七律典型地传达出他的这种清高傲骨,一首是(清明》:

佳节清明桃李笑,野田荒垅只生愁,雷惊天地龙蛇蛰,雨足郊原草木柔。人乞祭馀骄妾妇,士甘焚死不公侯。贤愚千载知谁是?满眼蓬蒿共一丘。(《外集注》卷一)

另一首是《徐孺子祠堂》:

乔木幽人三亩宅,生刍一束向谁论?藤萝得意干云日,箫鼓何心进酒樽?白屋可能无孺子?黄堂不是欠陈蕃!古人冷淡今人笑,湖水年年到旧痕。《外集注》卷一)

这两首诗都写在他赴任之前在家乡短暂逗留的期间。他由清明节的祭祖扫墓联想到《孟子》所载的那位乞讨祭余酒肉却向妻妾谎称与富人宴饮的齐人,以及清明前夕因弃绝爵禄而自甘焚死的介之推;又因东汉徐樨的祠堂香火冷落而感慨世风颓败,讽刺世人之竞趋名利、夤缘攀附。显然庭坚是以介之推、徐樨等高士相期许的,但是两首诗的结尾都有将贤愚是非归结为虚无的意味,虽内蕴愤激牢骚,却表现了他力图以庄禅化解人生矛盾、归于超旷之境的倾向。这两首诗表述了他入仕前对人生的思考,也奠定了他此后的人生哲学中持节与超趑相交融的基调。

他在熙宁元年(1068)九月方到汝州,已过了报到期限,因此而受到责罚。县尉是负贵地方治安的低级官吏,时常要四处奔波。公务的烦杂、官场的倾轧都令他牢骚不满,因而他初入仕途就感慨自己为了养亲糊口而不得不压抑自己孤傲的个性,牺牲田园的乐趣,做个奉命行事的俗吏,思亲怀乡、向往江湖的旋律自然就在他的诗中再度奏响。如:

一囊粟麦七十钱,五人兄弟二十口。官如元亮且折腰,心似次山羞曲肘。

安得短船万里随江风,养鱼去作陶朱公,斑衣奉亲伯与侬,四方上下相依从。(《还家呈伯氏》,《外集注》卷一)

简书驱我出,冲雪冻两脚。....岂不欲少留?王事苦敦薄。平生白眼人,今日折腰诺,可怜五斗米,夺我一溪乐。(《将归叶先寄明复季常》,《外集》卷十一)

在一次外出途中,他曾作七律《冲雪宿新寨忽忽不乐》:

县北县南何日了,又来新寨解征鞍。山衔斗柄三星没,雪共月明千里寒。小吏有时须束带,故人颇问不休官。江南长尽梢云竹,归及春风斩钓竿。(《外集注》卷二)

诗中流露出同样的牢骚,渴望回到家乡的林泉,做一个潇洒自在的隐士。颈联旧本作“俗学近知回首晚,病身全觉折腰难”,更具兀傲之气。据说此诗传到京城,王安石读到以后击节称叹:“黄某清才,非奔走俗吏。”遂除北都教授。(《年谱》卷五“熙宁四年”引《垂虹诗话》)

朔方频年无好雨,五种不入虚春秋。迩来后土中夜震,有似巨鳌复戴三山游。倾墙摧栋压老弱,冤声未定随洪流。地文划刻水觱沸,十户八九生鱼头。稍闻澶渊渡河日数万,河北不知虚几州。索紫襁负襄叶间,问舍无所耕无牛。初来犹自得旷土,差尔后至将何怙! (《外集注》卷一)

诗人的笔下为我们展现出数万灾民流离失所的悲惨图景,进而规劝统治者对灾害应早作预防,未雨绸缪,一旦灾害发生,再来敦济,犹如杯水车薪;尽管如此,趁今春抓紧救济,犹能补救于万一,所以他最后还是呼吁:“虽然犹愿及此春,略讲周公十二政。风生群口方出奇,老生常谈幸昕之。”以诗歌记录地震灾害,这在中国文学史上实属不可多得的作品,弥足珍贵。这些作品表明诗人在从政之初就已具有关心国事民生的使命感和责任感了。

从熙宁元年九月直到四年年终,黄庭坚在叶县度过了三年多的时间。他的第-位夫 人孙氏不幸于熙宁二年病逝,年仅二十岁。他写下了楚辞体的《悼往》及七律《哀逝》、《红蕉洞独宿》等作品寄托哀思。

熙宁五年正月,黄庭坚通过学官考试,除北京国子监教授。朱朝的北京大名府即今河北大名。《年谱》卷六引《国史》:“熙宁五年正月戊戌,王安石以试中学官等第进呈。”结合前引《垂虹诗话》所云安石赏识庭坚一事,这次的除授可能与安石的识拔有关,王氏此时任同中书门下平章事,正在推行其新法。但是庭坚与变法派是格格不入的。

学官一职比起管理治安的县尉来更能用其所长,让他有机会施展自己的学问才华,但这只是一个没有实权的闲职,位卑俸薄,因而他常以寂寞著书的扬雄或杜甫笔下的广文先生郑度自比,自称为“冷官”。他对自己的才学颇为自负,但如今却无用武之地,故以“屠龙”自况。《庄子●列御寇》中讲到朱坪漫倾千金之家产学屠龙之技,学成之后却“无所用其巧”。黄庭坚就用这一典故来表述自己怀才不遇的苦闷:

蚤年学屠龙,适用固疏阔。广文困藿盐,烹茶对秋月。略无人问字,况有客投辖?,文章寄呻吟,讲授费颊舌。闲无用心处,雌黄到笔墨。(《林为之送笔戏赠》,《外集注》卷七)

他在诗中一方面抒发投闲置散的孤寂落寞,一方面表达与世乖合的孤傲愤懑:

楚客虽工瑟,齐人本好竽。(《寄南阳谢外舅》,《外集注》卷四)

白雪非众听,夜光忌暗投。古来不识察,浪自生百忧。三月楚国泪,千年郢中楼。(《赋“未见君子忧心靡乐”八韵寄李师载》,《外集注》卷五)

这些诗句都披露了诗人与世俗凿枘不合的心态,他自比阳春白雪,曲高和寡;明珠暗投,为人疑忌;楚国卞和,献璧遭难。

联系当时变法派掌权的政治局势,就可以深入理解他这种心态。他所表露的不是一般的愤世嫉俗、怀才不遇之感,而是对变法派的不满和鄙弃。他在诗中常将世俗的追名逐利与自身的耿介独立进行对比,如《次韵感春五首):“春风引车马,隐隐何阒阒。高盖相磨戛,骑奴争道喧。吾人抚荣观,宴处自超然。”(《外集注》卷五)《圣柬将寓于卫,行乞食于齐,有可怜之色,再次韵感春五首赠之》:“腹中书万卷,阽死沟壑滨。投壶与射覆,一笑物皆春”,“鲁公但食粥,百口常优煎。金张贵席宠,奴隶乘朱轩。丈夫例寒饿,万世无后先”。(《外集注》卷五)诗中这类奔竞趋逐之徒主要是指利用变法之机攀缘名位的新进之土。当时王安石为了推行新法,打破反对派对权力的把持,就破除常规,不次用人,许多文人和低级官吏一下子就跃升高位, 甚至荐举的官员还未升迁,被举拔者已超升而上。这种用人政策助长了官员选拔中的不正之风,促使一些士大夫通过趋奉迎合去猎取高官厚禄。《次韵奉送公定》诗就是为此而发:

燕赵游侠子,长安轻薄儿。狂掉三寸舌,臘登九级墀。覆手云雨翻,立谈光阴移。歃血盟父子,指天出肝脾。从来国器重,见谓骨相奇。筑岩发梦寐,猎渭非熊螭。百工改绳墨,一世擅文词。全人胆肩肩,甕盎妩且宜。大槐阴黄庭,女萝绵络之。《外集注》卷四)

史容注揭出了此诗中的含义:“山谷诗意谓熙宁用人非贤而谓之贤,贤则指为不肖也。所谓“游侠子’、“轻薄儿' ,盖言当时新进少年趋时苟合,以口舌捷给躐等进用,虽歃血而盟,自谓披腹而出肝脾,其言皆不足信也。”“从来”四句实影射王安石,史容注诚切中肯綮:“王介甫素有重名,称为国器,其遇主得时,如起于筑岩、钓渭,而改制立法,自眩文词,附己者超迁之,语不合意辄摈斥不用。”证诸王安石自己的言论,史容的注是言之有据的。


关注微信号:雅墨客书法讯息应有尽有

推荐阅读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