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元明清时期书法家代表人物
宋元明清时期,中国封建社会进步缓慢。中国书法的发展也由晋、唐的高峰而跌人低谷。
宋代在书法方面,成就最大的要算“宋四家”,即蔡襄、苏轼、黄庭坚、米莆。
蔡襄(公元1012—1067),字君谟,福建仙游人。他的书法,宗法二王及唐人,楷书端重沉着,风格逼近颜真卿;行书淳淡闲雅,稍带院体书风。另用散笔作散草,或称“飞草”,草兼飞白,亦能自成一家,苏轼评其书为“本朝第一”。代表作有楷书《万安桥记》、《昼锦堂记》,行草书有《京居帖》、《十一月廿八日帖》等。
苏轼(公元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四川眉山人。他的书法,集政治家的阔大胸襟、艺术家的聪颖气质、诗人的充沛情感于笔底毫端,个性特点突出。所书《董柑帖》骨法凝重,《乳母帖》遒劲高古,《黄州寒食诗帖》兼颜真卿、杨凝式与李邕笔意,藏巧于拙,特为秀出。另有《赤壁赋》、《醉翁亭记》等帖,也很有名。黄庭坚说:“本朝善书,自当推为第一。”他的书名,也同他的画名和文名一样受到后人推重。
黄庭坚(公元1045—1105),字鲁直,号山谷,晚号涪翁,江西修水人。与秦观、张来、晁补之同游苏轼之门,号“苏门四学士”。诗以杜甫为宗,风格奇崛,卓然成家v开江西一派。精研书法30年,深得《兰亭》三昧。其书以险侧为势,横逸为功,颇多创意。存世代表作品有《松风阁诗》、《黄州寒食诗卷跋》、《经伏波神寺诗》、《王长者墓志铭稿》等。
米蒂( 1051—1107),初名敲,字元章,自号鹿门居士,湖北襄阳人。因早侍内廷,得见秘藏,故书画均精于临摹。他的书法,以集字获讥,也由集字得法,晚年始出新意。赵构《翰墨志》评其书法说:“以蒂收六朝翰墨,副在笔端,故沉着痛快,如乘骏马,进退裕如。”四家中,米氏时代最靠后,但其书最有个性,影响也最大。代表作有《蜀素帖》、《苕溪诗帖》、《紫金砚帖》、《阴郁帖》(见图1-24)等,其子米有仁,亦有能书之名。
在宋代书法家中,徽宗赵佶(公元1082——1135年),也是一个很有影响的书画家。他的书法独居一格,瘦劲流动,意度天成,后世称之为“瘦金体”。宋代书坛,也因“瘦金体”的创格增色不少。徽宗有《样龙石题跋》等书作传世。北宋书法家,著名者还有徐铉、薛绍彭、蔡京等人。徐铉(公元917—992年)由五代人宋,精小学,长篆隶,其小篆直逼李阳冰,有《篆书千字文》及摹本《会稽刻石》等作品传世。薛绍彭当时与米蒂齐名,人称“米薛”,但其咸就与米蒂相去甚远。蔡京(公元1047—1126)书品胜于官品、人品。其书在当时甚有影响。
北宋灭亡。宋室南迁,其典章文物,随同徽、钦二帝一道被金人掳获,宋代文化遭受巨大损失。南宋书法,几乎没有出现较有影响的大家。这一时期,民族英雄岳飞、爱国名臣文天样、理学家朱熹均有书作传世。张即之、党怀英是书法家中较有影响者。
张即之(公元1186—1263年),字温夫,号樗察,安徽和县人。南宋末。以能书名闻天下,金人尤重其翰墨。喜作擘窠大字,出入欧、褚,清劲有致。代表作有《汪氏报本庵记》、《李伯嘉墓志》等。
党怀英(公元1134—1211年)。字世杰。号竹溪,原籍陕西冯翊(今西安市),后居山东泰安。善正精八分,尤长于篆隶,人称李阳冰之后一人。代表作有《孔庙碑》等传世。
两宋书法成就不算突出,帖学感行助长了复古思潮。元明清三代,差不多也和宋人走着同样的路。特别是明、清二代,“复古”之风愈演愈烈。帖学势力越来越大。时代的创新精神受到严重压抑。因此,这三代书法家队伍虽然急剧膨胀,但富于创造性的一流书法家并不多见。元明清三代书法家,以赵孟颊、祝允明、葡其昌、郑燮、邓石如等人最有名。
赵孟頫(公元1254—1322),字子昂,号松雪,宋宗室子孙。赵孟额能书善两,书法各体皆工,小楷尤为著名,为“楷书四家”之一。它将行书笔意揉进楷书之中,用笔圆转流美,结体妍丽遒劲。人称其书“起两宋之衰”。代表作有《玄妙观重修三门记》、《妙严寺记》、《定武兰亭十三跋》等。夫人管道升、子赵雍都有能书之名。元仁宗曾命他一家三口合写《六体千字文》,并收藏于秘书监。
祝允明《公元1460—1526年),字希哲,号枝山,江苏长洲(今苏州市)人。与徐祯卿、文征明、唐寅并称“昊中四才子”。他的作品,书风纵逸,为四才子代表。传世作品很多,《自书诗》、《唐寅落花诗》、《出师表》等为其代表作,都表现出较强的个性色彩。
董其吕(公元1555—1636),字玄宰,号思白,上海松江人。董其昌17岁开始学书,终生不倦。初学唐,继以唐不如魏晋,于是弃唐而师钟、王,故六体八法无所不精。其书圆劲苍秀,体清神逸,个性风格也较突出。其书对清人影响较大,代表作有《书李白月下独酌》、《五绝诗轴》、《月赋》等。
郑燮(公元1693—1765),字克柔,号板桥,江苏兴化人。清代著名文学家、画家,“扬州八怪”之一。郑燮少工楷书,晚杂篆隶,画专工花卉木石,尤长兰竹。他以画法人书,故于波磔之中,时见石文兰叶。书风独特,古拙可爱,自称为“六分半书”"。代表作有《论书帖》、《大幅六两帖》、《画竹题记》等。
邓石如(公元1743—1805),字顽伯,号完白山人,安徽怀宁人。少喜治印,从篆刻步入书坛,“遂开有清一代碑学之宗”。他在李阳冰“玉箸篆”基础上创造出“铁线篆”,人称“邓体”,又称其印学为“皖派”。真、草、隶、篆皆精,人评其四体书为“国朝第一”。书风沉雄朴厚,直逼秦汉。代表作有《篆书轴》(见图1-25)等。
伊秉绶(公元1754—1815),字组似,号默卿、默庵,福建宁化人。
官惠州、扬州知府。其书承汉隶笔意,笔画挺直刚奇,风格古拙遒劲,为清代隶书大家。被称为集分书之大成者。其主要书迹,见《默庵体锦》,凡三集。
何绍基(公元1799—1873)。字子贞,号东洲,又号媛叟,湖南道县人。曾官编修、学政等职,免官后又曾在多处书院任主讲,通经史诗文,尤精说文考证之学。其书从篆、分人手,下及北朝碑版,大小欧及颜真卿,学书40余年,心摹手追,遂得自由。其书体现出较强的集大成色彩。墨迹有《小楷书册》等。
宋元明清四代,书法创作虽相对处于低谷,但由于前人和当代人的创作实践极为丰富。因此,四代书法家总结前人及当代人创作理论和实践经验的结集层出不穷。这当中,著名书法学著作有:朱长文《续书断》、《酒池编》、米蒂《海岳名言》、赵构《翰墨志》、陈思《书小史》、《书苑精华》、姜夔《续书谱》、无名氏《宣和书谱》(以上宋代)﹔郑杓撰、刘有定注《衍极》、整熙明《法书考》、吾邱衍《学古编》、苏霖《书法钩玄》、无名氏《书法三昧》、陶宗仪《书史会要》(以上元代)﹔解缙《春雨杂述》、杨慎《墨池琐录》、王世贞《古今法书苑》、项穆《书法雅言》、董其昌《画禅室随笔》、张丑《清河书画舫》、何良俊《四友斋书论》(以上明代)+孙承泽《庚子消夏记》、高士奇《江.村消夏录》、厉鹗《.玉台书史》、卞永誉《式古堂朱墨收画记》、钱泳《书学》、冯班《钝吟书要》、《钝吟杂录》、冯武《书法正传》、刘熙载《艺概》、杨宾《大飘偶笔》、戈守智《汉溪书法通解》、包世臣《艺舟双楫》、朱和羹《临池心解》、康有为《广艺舟双楫》(以上清代)等。
中国古代学术,历来缺乏科学系统性总结,书法理论著作的结集也是如此。对于书法学习、创作和鉴赏方面的理论,散见于笔记、短札中者不计其数。也不乏真知灼见;但多为语录式,且较分散。不易搜集,给学习和研究造成一定困难。宋以后书法创作进步缓慢,也应与书学理论的发展状况相关。
关注微信号:雅墨客书法讯息应有尽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