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过庭《书谱》单字结构分析 以正为宗
《书谱》的结构变化十分丰富。在单字中二字,三字进行组合的现象时有发生,所以在作单字的分析时不得不考虑这方面的因素。另-方面,草书的单字结构常常是根据具体的整章布白效果来变化的。不要说大的方面(像某一种 偏旁)有像楷书那样基本相同。就是两个相同的字,也没有完全相同的写法。(如图)三个“乃”字同在一齐,构图完全不同。然而草书是“无定法而有定理”的书体,《书谱》也不例外。因此分析时应当从艺术的定理方面去考虑作者构图规律,理解作者的构图方法。草书构图的基本原则是“违而不犯,和而不同”(《书谱》)。孙过庭的(书谱》结构也正符合他自己的书论观点,是以正为宗、以变为用、正变结合的结体规律。下面我们分三个部分具体来看。
以正为宗
前面我们已经讲过,由于草书的牵连、挪位,常常使一些正体界线分明的偏旁结构融为一体,成为各种构图形状,所以分析时已很难再以所谓“二段三亭”等方式去划分。只能从整体的形状上予以把握。《书谱)也是如此。
①平正、端庄形
平正、端庄形,是指字的稳定外貌形状,它的黑白穿插,运用的是匀称的穿插方法,即是一种平稳的构图方法
例如:
第一个“同”字和行书一样,而“思”、“ 笛”二字则是纯粹的草字。但从书写上来说这三个字同是长方形的构成,线条的粗细变化不是太大,字内的空白分割基本上是匀称的,给人一种端庄平正的感觉,这类字在变化多端的《书谱》中,数量不是在多,但其它的各种变化常常都是在这种字形的基础上的变格。所以对这类字的分布的原理还是应当多多留心的。
平正端庄一路的字并非只限于方形或独体字,有许多其它形状的字形,只要符合平正端庄一路的分 布原理,也属于这一类。
例如:
“互”字为梯形,中间还有很多穿插笔划:“谢"字是圆形,几乎全是弧线;“谓”字是左右结构组合,中间以牵丝连接这三个字形,虽然各有其特点,但它们结构的原理一样,三字都应属平正端庄一路。 它们在线条的轻重和势态的变化上都不太大,都是依靠自身的形状占据字形应当占据的空间,没有多少向外争白的动向,全是合理而匀称地分割着自己字内的空间。当然也就无需再分是采取直线分割还是弧线分割了。
在平正端庄的一路里,也并不是丝毫都无变化,有时在外廓的形状上会出现各种形态。像刚刚举过的“互”、“谢”都不是方形。而像“"(古)是上大下小形,””(子)是上小下大形,'"(逸),基本上是三角形。虽然它们形状各异,但他们的构图效果却是相同的。
②中轴形
中轴形在小篆结体中最讲究,一般中部有长线拖出时,这个小篆字体的重心线常常就是中部的这条长线,草书兼众书体之长,当然这样构图也必然具有。例如“”(中),""(革),这两个字便是以中竖为重心线的,其它部分匀称地两边分开。虽然“中”字的中画并不太直,而且线条的弧度上也有变化,两边其它线条的分布高低也并不一样,“ 革”字四点的轻重,横划的粗细也有变化。但是中轴的对称原理却是存在着的。另外象““(虑)字,带有上点,如果做一条中轴线,马上就会发现"虑”字上点和中竖通过中轴线其余的部分在中轴线两侧匀称地分开。虽然势态轻重并不一样,但是在黑白的比重上却是对等的。再如,""(众)字,“"(章)字,也都是这类中轴线对称的字。
如果连接中轴线,则会看出:中轴线穿过最上的一点和中间的一竖,而两边其它笔划自然分布形成对等。
而像“"(亭),"”(序),下部虽然不是直竖,但穿越中轴线以后的分布仍然符合中轴线的道理。
③对称形
《书谱)中对称的用法是相当多的,像以下几个字:
这类字的两部分都有自身稳定的重心,和应当占有的空间。由于两方面都是重心点平稳,字内线条匀称地分割空间,所以整个字的感觉也是平正的。这类字体和平正端庄形,以及中轴线平衡形同理,只是依靠字形来占有自身应当占有的空间,合理而匀称地分割着自己所占有的空白处,由于重心点的稳定,因而并没給人产生字内的失白,和向字外空间争白的效果。
另外,在对称形的字体中也并不一定都是两部分组合。像“"(元)、”“(英),"“(心)等字两边也是对称分开,重心点平衡,重
心线以外的笔划呈对等分。因而也应属这一类的构图。以上三种是《书谱)中平正一类字形,这些正字的字形,由于结构较稳而且占地相当固定,用在多变的草书字形中,会给多变的整章构图带来许多稳定的因素。由此可见正字字形的大体样式,就是千变万化的其它类型草书构图的根。初学者应当反复体会,以“正”去悟“变",牢记孙过庭所说的“初学分布,但求平正"这句名言。
关注微信号:雅墨客书法讯息应有尽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