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墨客网 书法知识
书画 > 书法知识 >

元代、明代著名书法作品

《胆巴碑》赵孟頫

墨迹,纸本。楷书,延祐三年(公元1316年)书。《胆巴碑》 为赵孟頫的楷书名作之一 。此作品用笔婉转秀丽却又不失刚劲,起笔收锋,转折顿挫,皆具筋骨。乍看温驯典雅,细究其内则见铁划银钩。世俗以流媚无骨归咎于赵,可谓大谬不然。

此作历来被视为赵孟颊代表作之。杨岘跋此作云:“吴兴书此碑年已六十有三,去卒时只有七年,用笔犹绰饶风致而神力老健,如挽了强者矫矫然,令人见之气增一倍。”李鸿跋:“文敏晚年寸大字规北海,点画顾盼,遂无一笔失度,不止优孟虎贲而已。此书胆巴碑骨气遒美,纯用本家自运之笔。”王异州所谓有“太和之朗而无其者佻也”。

《汉汲黯传赵孟頫

墨迹,纸本。小楷,册页,凡10幅,延祐七年(公元1320年)书。为赵氏小楷的代表作,也是中国书法史上的名作。

《汉汲黯传》继承晋唐以来小楷的传统,谨守法度。字形峭拔秀丽,结体妍媚舒展,笔法劲健圆润,用墨停匀布白规整,堪称超越唐宋,直继“二王”之遗韵。纵观全篇,其笔法俊爽奇逸,下笔简捷并挟有凌厉之势,行笔过程中笔姿挺拔,笔触坚实,收笔或顿锋回护,或潇洒出锋,给人以水到渠成的感觉。其结字多取方式之意,杂以纵向或横向的展拓,结合笔画的收放聚散,字势道劲而生动。通篇轻重相间疏实相生,令人叹为观止。

汉汲黯传.jpg

《诗赞卷》鲜于枢

大字。鲜于枢书于中年,是其书法代表作之一。 现藏于上海博物馆。此卷从整体上看,有挺拔昂扬的恢宏气度,行笔使转变化多端却莫不合法度,一扫两宋诸大家欹侧之习气,从而有整体和谐完美的效果。从用笔看已达到炉火纯青的地步,转折提按、起收纵横无不曲尽其妙,无论千变万化,总能复归于中锋,技巧极其娴熟。全篇纵横捭阖,气势豪迈。其交结处没有“死墨块”,一点一画都敛锋聚墨,笔笔人纸,有很强的动势和气度。总而言之,此卷与其作品样体现了鲜于枢的一种风格:带着“法度”这一镣铐,但“法”在他身上已不成羁绊,反而成了一种装点的道具。这便是他与赵孟频的高明之处。

《草书杜诗》徐渭

墨迹,纸本。草书。徐渭草书风格多放纵野肆,而这幅书杜诗之作相对收敛得多。其用笔最大的特点是通顺流畅,点墨人纸一气呵成,中间无论字繁字简均任勒笔而行。从中看不出丝毫思遏手蒙,犹豫不决。此作直线与直线、直线与弧线、弧线与弧线的承接转换都呈现一种 急而畅的气象。中锋与侧锋的相互交替,皆自然无滞,转换也十分到位。由此可知书者驭笔的高超不在“颠素” 之下。其结字多取纵势,字形略有动摇,行气中的气脉始终保持一贯。

《草书洛神赋卷》祝允明

墨迹,纸本。草书,全卷纵32厘米,横688厘米,是一鸿篇巨作。书于嘉靖四年(公元1525年) ,作者时年64岁。现藏于沈阳故宫博物院。

此卷书法极为精彩。用笔劲健流畅,笔法极讲笔势,锋势雄强,纵横散乱,富于变化。通篇自然协调,神采充溢,可谓草书中的精品。此幅书法开卷时强烈的运动感和狂飙式的气势震慑心灵,且古雅之气颇得古人笔法神韵。如果说“奔蛇走虺”常用于形容草书的线条,那么此幅巨制便似有金蛇狂舞,或昂首挺胸地长驱,或两蛇争斗各不退避,或互相连属鱼贯式地游动,可谓琫于草书极境。朱和羹在《池临心解》中曾言:“草以神胜。”祝氏此狂草正是在这种“奔蛇走虺”式的线条中显露其神韵,将其狂放性格纳人书法之中。首先是气满神足。近7米长的巨制用笔严谨而奔放,刚健而婀娜,通篇精彩,绝无散缓之笔,流溢着阳刚之气,奕奕神采。祝氏作书有时出于应酬而较草率,如出于自己的一种创作激情而书,则必下笔爽爽有神。此卷可为精心之作,显示出的是一种高雅之气。

《赤壁赋卷》文徽明

行书,书于嘉靖三十五年(公元1556年),时年87岁。这是一卷纵34厘米、横530.7厘米的书法巨制。

此幅作品用笔遒劲,不以侧锋取妍,下笔自然中锋,以拙取胜。虽取法黄山谷又能自出机杼,笔意纵横自如,苍劲中寓含温润,没有山谷大撇大拣、欹侧取势的习气。此作结体上精劲多力感,少数笔画如捺笔和长画及长竖往往于放纵中生奇宕,但总体感觉是沉静稳健,不似其早年小字行草有过于匆忙、尖刻之态,如“乎”、“为”、“耳”、“江”等字,颇见老辣。竖笔往往故意取拙态,反而显得遒劲、敦厚。其作也很有特色、章法。本卷字的大小比例不一,行距也宽窄不等,如信手拈来,不假安排,但气势自然流贯,这与东坡文章自然之美巧妙地融为一体。若从审美角度看,内容与形式的一致可增加书法的美感。由这点而言,本卷的艺术感染力要远胜于他的小楷书。如东坡所说:“气象峥嵘, 五色绚烂,渐老渐熟,仍旧平淡。”文徵明85岁时曾自谦地说:“今学稍知用笔。 ”古人常赞的“人书俱老”,大概说的也是《赤壁赋卷》呈现的境界。

《琵琶行诗卷》董其昌

墨迹,纸本。行楷书,共64行,为董其昌晚年力作。现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

观此帖,其淡雅的笔墨似未成曲调先有情,首先让人赏心悦目。卷上千字,神情安详,气息贯注,绝无松散疲沓或紧张激烈之感,犹如是低眉信手续弹。用笔悬腕正锋,一转一束皆有主宰,起笔之间极有法度,却又轻松自然,可见书者用笔的精熟非同一般。《松江志》 称董书:“行楷之妙,跨绝一代,四方金石之刻,造清无虚日,尺素短札,流布人间,争购宝之。”此卷兼有行楷之妙,犹如有一股清气和雅韵,与粗俗狂怪绝缘,于平淡见真,笔不到而意态自足。而米字的神骏、颜字的遒劲、赵字的秀丽,一切均自然和谐地融合于董书的平淡之中。此卷虽能于姿致中出古淡,但秀雅有余,魄力不足,这也正是董书的通病。康有为《广艺舟双楫》称其为“如休粮道士”,语言虽然有些尖刻,但批评得还是有一定道理的。此卷的特点是“淡雅”二字,但其不足也是淡雅中不能朴茂。

关注微信号:雅墨客书法讯息应有尽有

推荐阅读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