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墨客网 历代书法名家
书画 > 历代书法名家 > 隋唐 >

隋唐五代时期书法代表人物

隋朝的建立,结束了二三百年南北对峙的政治局面,由于统治者实施了一系列文化统一战略, 南北文化再一次开始全面合流。隋代书法家往往“掺杂多体,综合变化,奇正相生,别开生面者”(《沙孟海论书丛稿●略论两晋南北朝隋代书法》),就应是南北书艺合流的集中体现。《龙藏寺 碑》、《美人董氏墓志》、《贺若谊碑》,《孟显达碑》等,就是这种新书风的最初结体,它们实开唐初诸家书法之先声。

唐代是中国书法全面兴盛的一一个时代, 这个全面兴盛局面的到来,除了书法艺术发展本身长期的积累外,还当与唐代政治的开明、经济的繁荣、文化的开放等社会原因相关,更与这一时期特重书法的时代风气相关。

初唐书法家,当数欧阳询父子、虞世南褚遂良薛稷诸人最有名。

欧阳询(公元577- -641年),字信本,湖南长沙市人。由隋人唐,官至太子率更令,弘文馆学士,人称“欧阳率更”。欧阳询书法初学王羲之,后渐变其体,创造出一种险劲瘦硬、流岩精美的书体,人称“欧体”。代表作有《皇甫诞碑》、《九成宫醴泉铭》、《温彦博碑》等。其四子欧阳

通(?一-692), 书得询真传,与询齐名,人称“大小欧”。有《道因法师碑》等作品传世。《曲石精庐藏唐墓志》有《泉男生墓志》一种,为欧阳通书,李希泌先生《曲石唐志目》评此志说:“此较道因尤精,唐志第一也。’

虞世南(公元588--638), 字伯施,浙江余姚人。初仕陈、隋,人唐官至秘书监,封永兴公,人称“虞秘监”、“虞永兴”。 书法师僧智永,智永从“二王”出(据说是羲之七世孙),故世南书法,也兼带逸少笔法,姿媚遒美。代表作有《孔子庙堂碑》、《汝南公主墓志铭稿》墨迹本等传世。

褚遂良(公元596- -659年),字登喜,浙江杭州市人,褚亮之子。官至尚书右仆射,封河南郡公,人称“褚河南”。书法初学欧阳询,继学虞世南,晚法钟、王,所学虽杂诸家,但其书疏瘦劲炼,温雅有姿。代表作有《伊阙佛龛碑》.《盂法师碑》等传世。

薛稷(公元649- -713年), 字嗣通,山西汾阴人。官至太子少保,人称“薛少保”。薛稷工书善画,书学褚遂良,书法结体似褚,而姿媚遒丽过之。传世作品不多,《信行禅师碑》为其代表作。

“初唐四家”书,欧阳询父子的“欧体”对后世书坛影响最大。从初唐诸家书法看,虽然各有成就,但由于过分崇拜王书,因而极大地束缚和影响了自己的创造力。后人批评初唐书法犹带两晋余风,不是没有道理的。

唐开元至元和(公元713- -785年)时期,是唐代文艺发展的黄金时期,书法艺术在这一阶段也获得了骄人的成绩。近人马宗霍曾指出:“唐初既贻晋为息,终属寄人篱下,未能自立。逮颜鲁公(真卿),纳古法于新意之中,生新法于古意之外,陶铸万象,隐括众长,与少陵(杜甫)之诗,昌黎(韩愈)之文,皆同为“起八代之衰’者。”(《书林藻鉴》)这个结论是很有见地的。

颜真卿(公元709- -785 年),字清臣,陕西西安市人,祖籍山东临沂。官至太子太师,封鲁郡开国公,人称“颜太师”或“颜鲁公”。其书初学褚遂良,后从张旭得笔法。“颜书之美,正在于所谓“坏”,不破坏二王书体,是不能创造唐朝新书体的。”(范文澜《中国通史》)颜真卿书法的主要成就,就在于其书既有魏晋以来书法家的风流气骨,又不为古法所限,“萧然出于绳墨之外”,从而创造出一种朴厚壮伟、庄重挺拔的新书风。真卿书法代表作很多,著名者有楷书《多宝塔铭》、《颜氏 家庙碑》、出《颜勤礼碑》、《麻姑仙坛记》、《大唐中兴颂》等,行草书有《争座位帖》、《祭侄文稿》等。据有关报道称,1997 年10月,出土了颜真卿撰文并书写的《郭虚己墓志》,碑石保存极好,其拓片效果甚佳,评者谓“远胜宋拓颜氏《多宝塔碑》,被书法界专家誉为颜氏碑帖第一品。”

中唐时期,楷书继颜真卿之后,有柳公权,他再一次举起创新的旗帜,一变颜书的“肥厚”为“瘦挺”。“颜筋柳骨”,柳书同颜书互为表里,对后世书法产生了极为深远的影响。

柳公权(公元778- -865年),字诚悬,陕西华原(今耀县)人。官至太子少师,封河东郡公,人称“柳少师”。公权穆宗、敬宗、文宗三朝侍书禁中,穆宗曾问笔何尽善。答日:“用心在笔,心正则笔正。”世以为笔谏。《旧传》说他“初学王书,遍阅近代笔法,体势劲媚,自成一家。”正楷出自欧、颜,与二家齐名,号“柳体”。代表作有《神策军碑》、《玄秘塔碑》、《金刚经碑》、《李晟碑》、 《冯宿碑》等。

中唐不但行、楷书发达,篆、隶、草书也盛极一时,各自产生了众多的一流书法家。

草书与楷书一样,是唐代文化的标志性代表。唐草以孙过庭、张旭、怀素最负盛名。

孙过庭(约公元648-703),浙江富阳人,一说陈留(今河南开封东南)人。名虔礼,以字行。其草书“宪章二王”,“得二 王法,无出其右”。代表作《书谱》,不仅是著名草书作品,而且是唐代比较系统的书论著作,内容涉及的范围较广,有些见解精到,受到历代书家重视。

张旭和怀素,创“狂草”-格,素有“颠张狂素”之称。

张旭(约公元675-750), 字伯高,江苏苏州人。曾官常熟尉、金吾长史,人称“张长史”。张旭性嗜酒,与李白贺知章等号为“酒中八仙”,又与张若虚、包融、贺知章为“吴中四士”。常醉后叫呼狂走,而后落纸挥毫,时称“张颠”,又尊为“草圣”。其草书与李白诗、裴旻剑舞号为“三绝”。狂草代表作有《古诗四帖)、《春草帖》、《千字文》(残)等,楷书《郎官石柱记》也很有名。唐吕总《续书评》说:“张旭草书,立性颠逸,超绝古今。”

怀素(公元737-799), 俗姓钱,号藏真,湖南永州市人,祖籍浙江昊兴。草书怀素性疏放,不拘细行;且嗜酒食鱼,酒酣兴发,寺壁里墙,衣裳器皿,靡不书之,人称“狂僧”。怀素草书,挥毫掣电,随手万变。藏锋内转,瘦硬通神。大历间(公元766- 779 年),随诗人张谓一同进京,以书翰游公卿之门,“狂僧前日动京华,朝骑王公大人马,暮宿王公大人家”(任华《怀素上人草书歌》),书名大振。草书作品以《自叙帖》最有名。另《苦笋》、《食鱼》诸帖,也很有特色。

唐代隶书,号为中兴。欧阳修《集古录》卷六称:唐世八分,四家而已。”这四家分别为韩择木史惟则蔡有邻、李潮。

韩撣木(约公元698-771 后),韩愈叔父,河南河阳(今河南孟县) 人,昌黎为其郡望。以太子少保致仕,人称“韩少保”。《述书赋》称其为“八分中兴,伯喈(蔡邕)如在”。代表作有《告华岳府君文》等。史惟则(约公元701- 778),江苏扬州人,一说苏州人。官至殿中侍御史,人称“史侍御"。唐吕总《续书评》评其书如:“雁足印沙,深渊鱼跃”。代表作有《大智禅师碑》(石存西安碑林第二室)等。

蔡有邻(约公元681-754),济阳(治在今河南兰考东北)人,一作济阴(治今山东曹县西北)人。官至右卫率府兵曹参军、翰林院待制。传世书迹有《庞履温碑》等。

李潮八分书名,得杜甫《李潮八分小篆歌》推举,谓“尚书韩择木,骑曹蔡有邻,开元以来数八分,潮也奄有二子成三人。”其八分书作品绝少,成就也非韩、蔡可比。在八分书手中,梁异卿、顾戒奢、张庭玮、戴千龄诸人之名,均应在其上。

篆书在唐也获得了新成绩。唐碑多用篆为额,这大约也是一种风气。 

如《御史台精舍碑》,梁异卿八分书,篆额(未题篆人);《颜氏家庙碑),颜真卿楷书,李阳冰篆额,被后人称为“二绝碑”;《大智禅师碑》,史惟则书八分书并篆额;《玄 秘塔碑》,柳公权楷书碑并篆额。这种风气,有助于篆书的普及,这也是篆书在唐能够推陈出新的社会基础。李阳冰(约公元718-787),这个以篆书名动一时的书法家,就是在这个基础上产生的。李阳冰,历官至将作少监,人称“李监”。他所创之“玉箸篆”,格峻力猛,“飞动若神”。众家评其书为“仓颉后身”、“李斯之后, 一人而已”。代表作有《缙云城隍庙碑》、《李氏三坟记》等。

晚唐五代,战乱频繁,国无宁日,经济文化的发展,受到极大的阻碍,书法也不例外。不过,流风所及,积习未忘。因此,在中唐遗风影响之下,也产生了一些书法名家。杨凝式,就是这一时期一位很有影响的人物。

杨凝式(公元873-954), 字景度,陕西华阴人。历仕五代,官至少师,人称“杨少师”,又称之为“杨疯子”。精工行、楷,苏轼盛赞其书法犹存二王、颜柳余韵。由于苏轼等人的推重,杨凝式对宋以后书法影响很大,是由唐入宋的一座桥梁。代表作有《韭花帖》、《夏热帖》、《神仙起居帖》等。

唐代书学盛行,书法受到全社会的普遍重视,书法理论也得到了空前发展。很多书法家,在总结前人传统和自身创作经验的基础上,或长篇巨构,或信笔丛谈,各自从不同角度对书法艺术进行了不同层次的理论探索。其中,比较系统而又影响较大的有孙过庭《书谱》、张怀瓘《书断》、窦泉《述书赋》等。另外,唐张彦远编《法书要录》,几乎将中唐以前主要论书著作搜集到一起,是一本时代较早、篇幅较大、价值很高的书法理论辑著,为书法理论研究提供了方便。

关注微信号:雅墨客书法讯息应有尽有

推荐阅读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