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墨客网 书法知识
书画 > 书法知识 > 草书 >

书法草书从临习到创作

从临习到创作

草书的临习并不是草书学习的目的,草书学习的真正目的是掌握这门]艺术,把自己对“世间万物”的“可喜可愕”通过书写表达出来。因而“达其情性,形其哀乐”的创作才是草书学习的最终目的。

草书的临习和创作是一个连续的过程。从学习步骤上来说,一定是先有临习然后才会有创作。因为临习是全方位地学习古代优秀作品中所包含的草书技法的各个部分,只有掌握了各部分技法后,才会有真正意义的草书艺术创作。临习和创作又是一个交织发展的过程。在掌握了各种技法进人创作期以后,临习也并没有因此而偏废,而是继续对创作起着指导、提高的作用。书家们创作时也将不断地从古代范本中吸收营养,校正自己的创作方向,充实自己的艺术造诣。所以临习和创作是无法分割的。

正体创作的最初阶段是以选字拼字作为起点的。但作为草书创作,这种做法会无从下手。我们在技法和临习篇都已经讲过,草书的单字和单字内部的结构部件,是不能离开它具体的上下左右关系而独立存在的,因而也不可能有抽出来再和一些并没有关联的其它字拼成作品的道理。所以选字和拼字不能作为草书创作的起点,这是草书书体的特征所决定的。

草书作品的生命是节奏韵律,在连续不断的节奏韵律的统领下,随着书写的序列,各种笔法、墨法结构章法才能得以实现。因而各种线条的轻重、结构的俯仰并不能单独存在,它们在一个整体的序列中因时因地变化着,所以草书作品的创作从开始就是整体的多变的,而掌握这种整体多变的书写序列,是以意临阶段对范本整体规律的提取吸收、逐步消化为自己的书写系统为起点的。

下面我们从几个方面来看这一过程的完成情况。

(一)意临的改造

上章我们已经讲过,意临是以我为主的一种临习,旨在形成自我的书写系统。意临的主要特点是抓住点不计其余。但是从理论上来讲,任何艺术作品都是不可分割的一个整体,并不存在着可以从中抽出一点的道理。退一步讲,就是抽出的这-部分范本中的艺术特点,也不可能形成一种完整的作品风貌,它必须和其他部分结合起来,才能完成草书的整体要求,而与之结合的其它部分的美感意识却又是临习者自己的,这些被抽出的部分要想和临习者的美感意识组合成协调的整体,又必须经过临习者的改造,才能融人同-艺术作品之中,形成种新的艺术整体。这种新的整体已不是范本了,而是临习者自己的书写。虽然文字内容和范本相同,而艺术风貌已和范本拉开了距离。从某种意义上说,可以认为是临习性的创作了。上章举到的王铎临《豹奴帖》是最好的一例。

意临的角度是广泛的、多角度的。改造也是广泛的、多角度的。但整体上来说是由这样几个大的范围组成的。

第一范本中节奏 韵律的改造

每个人都有特殊的性格和具体的情绪,范本作者和临习者即使性格相近,具体的书写情绪也不会相同。所以临写时对范本情绪节奏的改造是必然的,只是存在多和少、有意识和无意识的区别。在写实性临写时是以尽量缩小和范本作者的情绪节奏的距离为主的,要去迁就作者。而意临的改造时期,则是以我为主,是想方设法去把范本中的各种书写技法结合进我的情绪节奏之中。我们还是以临习《书谱》为例。孙过庭的节奏依靠熟练的用笔技法,把刚狠的顿挫、跌宕的情绪,融人一种流畅的整体之中。在《书谱》节奏的改造中鉴于不同的临习者将有不同的改造方式。有的选择了流畅减弱了刚狠,出现了典雅的风貌;有的选择了顿挫刚狠,减弱了流畅,出现了劲涩的风貌,这种改造的艺术性,我们放到后面去谈,但这种情况说明了节奏改造的方法,也说明了临写者在进行带有自己意识的创作了。

第二。字形的改造

在临习草书时我们已经讲过,要从大的方面对字形结构予以把握,不要斤斤计较于局部的枝节。应从对称、平衡、挪让、照应等艺术规律的高度上去分析作者的字形形态。由于草书的字形是随势而变的,在变动中,作者的艺术观念会不自觉地表现出来,临习者也就会通过对范本字形的变动体会到作者的构图原理和艺术观念。所以在最初写实性临写时,是以帖上的字形位置和俯仰关系为主的。但进入意临改造时期以后,则是以从范本中体验到的对称、平衡等艺术规

律,根据自己的书写的具体情况来处理字形。范本未必然,临习者未必不然。例如“实恐"(1.jpg)二字的重笔和放笔是有着一种 照应关系的,特别是“恐”字下部分“1.jpg”的形态 ,则是和上部“1.jpg”笔关联的,和“实”字照应的。那么在意临改造期的书写,则应以这种照应原理结合自己的节奏和落笔以后的具体情况予以变化。或因“1.jpg”部写细,下一笔放出的长度和粗细要做一定的调整,或因“1.jpg "划写斜 ,第二笔要作角度的变化而写成“1.jpg”这种变化在 草书的意临中是时时出现的以上是一种随机应变的改造。另外还有一种是有意识地对范本中的字形进行改造。比如说有时会感到范本中的个别字形并不太美,或过于平正,或过于险奇,因而会把平正的写为具有变化的,险绝的写为较为平正的。这种书写是以自己的审美来理解范本、改造范本的一种做法自己审美水平的高低优劣是另一回事 ,但是这种做法的本身已是自己创作的一次尝试了。

第三线条的改造

草书线条的改造是最常见的,因为草书线条的变化极大,从临习的第一步起就不会和范本一模一样。在临习章我们也已讲过,临习时并不要着眼于某一笔的完全相像,而应当在线质、线性等用笔的大体方向上去体会作者的用笔规律,那么在临习过程中,“对临”的线形会时时和范本有所不同。在“同”与“异”的比较中慢慢地会体会到范本中的精妙所在以及自我的不足。同时临习者也会渐渐地形成自己的线条书写习惯。开始临习的时候,自己的习惯应当向范本中的艺术高度靠拢。这种靠拢将随着临习者的书写水平的提高而接近。但是即使再接近也绝不可能和原作者的书写天衣无缝,因为前面我们已经说过,线条是作者情绪节奏最直接的表现,理解了这一点,就会明白到了高层次的临习,被保留的范本线条特色是线质,而变化的则是根据自己的情绪节奏书写的线条样式。这方面孙过庭是最佳的典范。他是学习王羲之的笔法线条的,但是最后的书写却是在自己情绪节奏制约下的挥洒,所以他的线条是自己的,是他艺术风格的代表,学习草书的人特别是刚刚有能力进行创作的习草者,应当从孙过庭<书谱>和王羲之书法的对比中得到启示。

第四篇幅的改造

临习者多数情况是不以范本篇幅的尺寸来临习,而是根据自己具体的纸张情况进行书写的。这样就会出现把手卷的《书谱》临写成斗方或长条,也可能把长条临成斗方。而且在习草时,往往并不按范本中每行的字数进行临习,经常会出现有时多有时少的现象。这就必然出现章法变动的问题。这种变动是正常的、必要的,在变动过程中会出现对帖上章法构图作符合自己审美认识改造,在刚刚开始临习的时候常常注意不到这一点。但随着临习的进展,临习者就应当考虑自己使用的临习纸张的大小、尺寸,和临习字数的多少、字体的大小诸方面,怎样才能体现范本中的构图特色,这时由于要对范本作变动,便会去体会作者的章法构成意图了。体会以后所书写的章法格局,已不是范本原来的格局了,而是临习者重新创造的章法格局。这也正是临习者在作章法构成的创作练习了,但是这种改造常常被临习者所忽略,对临习纸面的章法不加考虑,错过很多章法创作的练习机会。

意临在几个方面同时对范本进行创作前的改造,随着临习水平的一步步提高,临习者在各个方面,将会对范本产生深刻的理解。理解的同时,自己的一整套书写方式也将慢慢地建立起来。这种书写方式会在意临过程中得到加强,得到完善。

这里要提示的是,意临的过程是次破坏性的重新组合,这种重新的组合不管你是有意识还是无意识,它都在悄悄地进行。因为你在吸收范本优点的过程中,自己固有的书写方式总是对新接受的方式进行排斥,而最后的结果常常是所掌握的既不是范本中原封不动的特点,也不是自己固有的特点,而是两者的综合。改正和接受的程度,是受着自己审美观念和练习情况制约的。综合以后的书写特点又将成为临习者“固有”的书写方式,还会和新接触的方式重新融合。这样次次地融合,一次次地接受改正,才使得创作水平不断地提高。

意临创作

意临创作是临习性的创作,这是在意临中掌握了范本的一些特点,经过自己的思考,以范本上的创作意识作为自己的创作意识,来进行的脱离范本原文的创作。这种创作虽然还带有一些机械性,但已是创作的起点了。可以说草书的从临习到创作没有不经过这一步的。但这种创作由于是模仿性的创作,和真正表现自我性灵的创作还有些距离,所以我们称它为意临创作,或称临习创作。

这种初步的创作般采用如下的办法。

首先,在选好书写内容后,从帖中把相同的字找出来,帖上没有的字可从《草字编》、《草字汇)等草书工具书中找出这些字的准确的草书写祛。但在利用草书工具书时千万注意各类草书写法,特别是写章草的应从章草中找出写法,草法上不能混同使用。

关注微信号:雅墨客书法讯息应有尽有

推荐阅读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