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墨客网 书画杂谈
书画 > 书画杂谈 >

说说“徐家军”徐正濂书画篆刻网络展

乙未正月,《中国篆刻网)、《中国书法家》等网站隆重推出了一道艺术大餐:徐正濂篆刻函授20周年纪念一书画篆刻网络展。此展领衔是徐正濂先生,同时随后的是100位弟子进行展示,犹如一排排整齐的方阵,等待检阅!所以,有人誉为:“徐家军”此次展览就是一次“阅兵式”。

展览以书、画、印、文融为一体,可以说是近年来网络展规模最大、内容最丰、作者最强的一一个展览。笔者在想,“徐家军”这个名字是哪位“高人”所命?越来越觉得这个“称号”够味。笔者对“徐家军”也作过了解,有其“编号”的弟子就达338位,另有部分无编号的“弟子”,估计有近400位,相当于部队的一个“建制营”。

徐正濂

一晃,20年过去了,当年那些“从军”青年现在何如?据不完全统计,“徐家军”里现有中国书协会员100余人、西冷印社社员10人,在中国书协和西冷印社举办的展览中获奖作者达到了50多人次。有的已是全国小有名气的书法家篆刻家;有的已走上了省、市书协主席或副主席的位置。

至于说此展像一次“阅兵式”,笔者也觉得在理。何谓“阅兵式”?多年的军旅生涯告诉,所谓“阅兵式”就是按规定的队形和礼节,接受首长检阅的仪式。笔者知道此次展览最初是学生自发组织的,后请示徐正濂老师同意举办的。学生的用意也是想请老师“检阅”一下这么多年他们学习、训练的成果。

此次展览,要求每位学生根据自己的“特长”创作4至10幅(方)作品,其中一幅为指定内容“长勿相忘”,有时间的同学还可撰写一篇心得体会。“长勿相忘”这四个字是我们常见于汉代铜镜铭文或汉瓦当上的,它体现了古人对美好生活的一种憧憬与希翼。今天的“徐家军"用于创作,可能更能表达学生与老师,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一种情感。这里,笔者想摘录几段“徐家军”中人的心声:

“先生每印必改,每信必复,从字法、章法、线条、刀法、印的格局气息内涵,都用铅笔或钢笔画上箭头,用很多文字一一批注。”

“在与徐老师的书信往来中,领悟着老师的字字真言,我不止调整着自己的艺术理念,修正艺术前进的方向,也于其中不断汲取人生向上的力量,思考着艺术与人生、艺术与社会的关系。”

“近十年来,我辗转南下,舍弃很多过往物件,但先生的信件我却时时带在身旁。”

“那年见到了真实版的徐老师,才感叹其人其文其印三者是那么统一。”

“没有徐师就没有我对书法的格局观,就没有我对书法的敬畏,对艺术的求真,这就是我20年的收获。”... ...

句句肺腑之言,让人感动!那么,“徐家军”此次网上展究竟反响如何?一个多月来,网上点击数达到了5万人次,留言和短信有400余人。在这里,笔者也想摘录几位网友对“徐家军”的评价:

网友大默默龙留言:徐先生的优良品质给徐[门]弟子以熏染和感召。这一点在这次展览和历次的印友作品集中都有明显的呈现,而“徐正濂印友会”、“徐正濂篆刻网”更是徐正渡精神魅力、艺术魅力的体现。

网友海涵轩评价:此展是,一次集中展示,一次教学展览的“大阅兵”。徐老师作为展览的起航者,更让该活动成为了书法篆刻教学的亮点,有学术性,也有创造性,这样的书法活动值得称道也,艺术来源交流,更来源与更多人的关注也。

网友聚怀轩说:此次展览都是一些实力派,并有相当高造诣的书法家篆刻家。其阵容庞大,他们来自全国各地。不管是篆刻作品,还是书法作品,他们各有千秋,各具风貌,都有一定的代表性。

网友禅墨说:观罢先生的印友会作品展,让我的心绪久久难以平静,可谓桃李芬芳,百花斗艳,群贤毕至,少长咸集视觉盛宴,文化大餐!

网友郭春峰说:90多页的帖子我足足看了两天。说实话这样大部头的网展是不多见的,能把这么多人集中起来足见徐老师的人格魅力和艺术才能。

网友天下行者评价:徐先生的印友会堪称“篆刻界的黄埔军校”了!徐先生就是响当当的校长!桃李满天下!铁笔会群雄!

网友杨永卫还撰写了一首嵌名诗:徐门广大二十年,正气弥漫刀石间,濂溪爱莲清气久,伟绩丰功谱新篇。

... ...

对“徐家军"网.上展笔者就不多言了,读读这些留言就足够说明此次展览的份量与影响力。

写到这里,笔者想起一个插曲:不知大家是否见过一本“小册子”,名叫《听天阁印话》。这是2001年9月“徐家军”中的一位弟子油印的,收集的是徐正濂老师函授时批改学生作业的评语。“小册子”装订简单,就像一份文件材料。 据说当时还印刷了200份传递到了全国10余个省市自治区。最让笔者没有想到的事,这本“小册子”的内容今天又被人发到了微信中扩散,更有甚者把《听天阁印话》改名为“徐正濂传授篆刻秘技”。当然,这只是一个插曲,但笔者认为插曲的背后一定蕴藏着许多动人的故事。

关于展览问题,笔者也曾问过徐正濂老师,20年的纪念展为何不到“展厅”里去举行?他说:现在的展览太多了..近日,笔者读到《中国艺术报》-篇专访中央美术学院院长范迪安的文章,才恍然大悟找到了答案。范迪安说“每个策展人都担负着应有的社会责任,特别是文化责任,因为策展的作品是展览,当展览面对公众时,策展就是在做公共文化作品。一个展览策划得好不好决定着展览的社会效益,特别是文化上的品质。”也许徐正濂老师也是这样思考的,才选择了“网上展”。的确,进人“展览时代”,全国上下大大小小的书法展不计其数,笔者以为无论是团体展,还是个人展,都应该认真地思考一下筹办展览的社会效益与文化品质,还是慎重为之吧!但愿不要再听到:xx展览开幕式就是闭幕式。


关注微信号:雅墨客书法讯息应有尽有

推荐阅读

相关阅读